写在前面




这是三年后的首次出国旅游,那段时间我刚好放假,去马来西亚之前我连着玩了不少地方:香港、武功山、澳门、扬州……,也有不少声音质疑我如何会有这么多的时间出去玩,其他人都在努力工作,只有我老在游山玩水,因此我产生一种不工作的“愧疚感”。


但那是夏季啊,夏季就该有夏季的样子!


考虑下那些我尚未解锁的国度,选择了马来西亚,非常主要一个缘由是它的签证很容易办理,大马对于国人来讲是个很友好且亲近的目的地,而且当地华人比较多,人均中英双语,所以语言重压比较小,非常合适首次出国旅游。








再者,马来西亚主要由马来人、印度人、华人组成,会有一种买一赠二的感觉,在同一个国度,无论是文化还是美食,都能体验到不一样的风情。
一般去马来西亚,会分为东马和西马,东马的亚庇沙巴,充满野性的砂拉越,还有潜水胜地仙本那。西马更偏人文,首都吉隆坡坐落于这里,还有历史文化名城马六甲和槟城,与比较小众的怡保,也有海滩度假的兰卡威,这几个城市都有和大家类似的华人文化,都是非常理想的度假地。








刚开始我约的是我的老姐妹,结果她由于接二连三的琐事发生一直没办法约定共游,我几乎要舍弃。结果我在某平台上看到有约搭子游马来的信息,就在下面评论,结果一拍即合,除去我以外,还有另外几个女生一块,五人出游相约吉隆坡,几天下来,彼此都非常合得来,也成为非常不错的朋友。






我去两条线都去了几个地方,主如果西马的吉隆坡、马六甲、槟城和东马的仙本那。


【吉隆坡】榴莲与咖喱的混血都市
不少人对于一座城市的印象总是是从嗅觉开始,假如要说吉隆坡是什么味儿的,我想大概是榴莲和咖喱混合在一块,潮热中透出丝丝清甜的味道。


——双子塔到此一游
吉隆坡总是被作为旅途的中转站,虽然城市面积不大,但却有着傲视群雄的高度,也就是大伙都了解的国油双峰塔,基本上每一个到访吉隆坡的人都会打卡这座地标建筑,它是马来西亚石油企业的办公大楼,96年建成,以452米获得当时世界第一高楼(目前早已被超越,最高建筑是迪拜的哈利法塔)。
除去办公和写字楼,楼下四层被用作商业作用与功效,赏析城市全景的同时,也能购物和用餐,其中41楼还有一个天桥,可以从一座塔走到另一座。








和双子塔合影实在不容易,由于建筑太高,需要用广角镜头拍摄,但这么一来人物就会很变形,大家原本定的酒店的顶层泳池是个绝佳的网络红人机位,但因为大家错过了开放时间,有且只有一晚的住宿,第二每天不亮就要出发去仙本那,只能去双子塔附近拍照,没想到这里也有“旅拍”业务,各种拍照的叫卖声络绎不绝,不少人找不到好的角度,只能请这类有经验“摄影师”拍摄,价格不贵,也可以还价,但考虑到他们也不过是用手机拍摄,我并没太大指望,来来回回走了好几次大家也没找到适合的地方,夜晚的街头人头攒动,镜头前的人群也是摩肩接踵,后来大家白天去城中公园的时候发现也能拍到双子塔,机位比在这个太近的马路适合不少。


在最后一天的下午大家也拍了双子塔,不少人对夜晚的双子塔着迷,而我更喜欢白天的它,金属感的塔身将来感满满,在这个公园里,除去城市的背景,还有当地居民的生活气息,
吉隆坡的摩天大楼构成了都市的天际线,好似这片土地上的热带雨林,也彰显着这座城市如火如荼的野心,421米高的吉隆坡塔,492米高的106买卖大厦,与629米高的默迪卡118大厦,也是现在世界第二高楼,拥有钻石切割面般的外立面,在白天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阿罗街,榴莲飘香
从中央车站到武吉免登是吉隆坡最繁华的市中心,欧美东南亚的品牌齐聚于此,这里是购物喜好者的天堂吧。附近的阿罗街夜市五光十色烟火缭绕,点餐的声音、吆喝的声音、喧闹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有一晚是住在这里附近,晚上就来这边逛逛,越夜越热闹,空气里弥漫着热带特有些香味,水果们一个个昂首挺胸,按摩店门口的悬挂着的价目表一直叫人心动,行人仿佛流淌着河流,这是亚洲才有些“繁华文化”。
这里的6-8月是榴莲盛产的时候,我是8月中下旬去的,已是马来西亚榴莲季的尾声,在吉隆坡达成榴莲自由。不少榴莲的品种都是产自马来西亚,譬如那大家都知道的猫山王,还有名声在外的黑刺,与一些马来特有些顶级品种,D101、红虾、D24。
在马来西亚,榴莲都是自然成熟将来脱落,再人工捡起,很新鲜,若是旺季来可以选的品种不少,价格也自然实惠不少,甚至也有人把榴莲当作一道菜吃。


可惜和我同行的朋友都不吃榴莲,于是我自己炫了一整只猫山王,因为酒店都是不可以带榴莲等水果回去的,我只能坐在酒店楼下吃完上去,猫山王的确名不虚传,但一口气吃完,再美味也会感觉腻。猫山王在大家眼中是难得的美味,但在这里没榴莲了的只能选猫山王随意吃吃的存在。
——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
城市画廊的对面就是独立广场,可以看到苏丹阿都沙末大厦,我当时在车上只能随意拍两张,这里过去是英国执政时期的政府办公大楼,我看到了就按不住我们的手狂按快门。
没地方去还是来到了博物馆,吉隆坡有不少博物馆,大家去的是国家博物馆,里面一共有四个展厅,分别介绍了史前、马来王国、殖民时期与今日的马来西亚,主要以历史文物和风土民情的展示,可以全方位知道马来西亚的文化历史。






















博物馆门口有提供2个小时的免费翻译服务,不同语言时间不同,需要提前用邮件预约。
馆内可以拍照,但不可以用闪光灯,旁边就是原住民工艺博物馆和马来文化博物馆,逛完国家博物馆时间有多,还可以去旁边转转。
露天展示区还有老式火车头和老爷车。
【仙本那】圆梦果冻玻璃海
仙本那,地像他的名字一样,据了解是地球上最好看的的几个仙境之一,一直以来这里是潜水圣地,不少人的“蓝色鸦片”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一大早从吉隆坡出发,确切地说是凌晨,早上六点的飞机,大家2点就出发了。
黎明的微光透过飞机舷窗,我看到了各种形状又瞬息万变的云朵,看着婆罗洲的轮廓渐渐明确,尽管昨天没睡饱,但还是对仙本那满满的期待。






虽然我非常早就会游泳,但一直没对潜水有多大的兴趣,开始的时候,听同行的朋友计划两天两夜的海岛游,我只不过简单地不想落单才欣然加入。
仙本那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小渔村,整个城镇被海水包围着,这里多的是潜店,假如要考证的话性价比也高。仙本那拥有海量岛屿,其中比较出名的是邦邦岛、马达京岛、马布岛和卡帕莱岛。








刚开始我也分不清具体它们的区别,后来一路的潜水教练也兼职导游的工作,每到一个点都会和大家介绍一番。
卡帕莱坐落于马布岛和诗巴丹之间,海水晶莹剔透,十足的果冻海。










马布岛是一个沙滩岛屿,实质地方是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这里可以看到多彩的海底世界,包含鱼群和珊瑚,合适浮潜和深潜。
马布岛还有一个独特的人文风景,就是水上的吉普赛人——巴瑶族,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海上游牧民族。中午大家在马布岛用餐的时候,就有巴瑶族的妇女和孩子撑着独木船售卖椰子和皮皮虾。
巴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海域,居无定所,所以也被叫做海上吉普赛人,他们没国籍、没土地、没受教育和工作的资格,被现代社会所抛弃,不过,目前这个状况已经改变不少,他们也日渐地走上了陆地。
























那天最后悔的莫过于没带其他衣服,没漂亮的小裙子,一直穿着这身水母服


这个地方合适穿度假的裙子拍照啪啪啪!








马达京岛分为大马达京岛和小马达京岛,每当退潮的时候两个岛屿之间就会露出一个细长的沙地连接两个岛屿,所以也成为不少游客打卡的拖尾沙滩。
马达京的浮潜体验一级棒,一埋头仿佛进入了天然的水族箱,鱼群也不少,浮潜也能看到大海龟,小鱼里还有尼莫。










马达京是一岛一酒店的私人岛屿,岛上没原住民,却有海龟孵化基地,附近的潜点还有沉船和水下邮局(可以寄明信片)。
别的岛屿名字我容易弄混,但汀巴汀巴岛名字让我印象深刻,它距离马达京岛非常近,也有拖尾沙滩,据了解这里是海龟乐园,遇见海龟的几率很大,无论是浮潜还是深潜都能看到,
大家去深潜的时候,看到海龟就乖乖滴趴在珊瑚上。










出海跳岛的路线一般有三条,每条都有浮潜的点,
1、珍珠岛——曼达布湾——军舰岛;
2、马达京岛——汀巴汀巴岛——邦邦岛;
3、马布岛——卡帕莱
大家在仙本那一共是两天两夜的玩水跳岛潜水,走的是2和3两条线路,第一天是卡帕莱线,主要跳岛和浮潜,参观了马布岛的度假水屋。第二天体验了马达京线,可玩性高,体验了深潜,这是我首次深潜,教练会简单教授一些潜水的方法,譬如ow会考的一些内容,譬如面镜进水之类的,但我没完全学会,教练说不需要紧张,不会也没关系,跟着他就好了,首次下水我一整个大紧张,看到有泡泡排出,就以为设施有问题。


下午第二次潜水的时候,我终于克服了紧张,足足体验了20多分钟,伴随深度的增加,周围的光线渐渐变暗,看到了好多珊瑚和小鱼,看到了只有在纪录片中才能看到的景象,水下的世界太惊艳了,各种颜色的小鱼穿梭在珊瑚间,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异生物在缝隙中探头,还有海龟可可性爱,我的耳压调节在好好学习将来已经好了不少,日渐能适应水下环境,这一次的体验让我非常想有机会去考个潜水证(虽然到目前都还没有考),大海的魔力深不可测,勾起了我蠢蠢欲动的好奇心。






这几年有个非常出名的潜水圣地——诗巴丹,是不少潜水喜好者的朝圣之地,好似向往心中的耶路撒冷,这里的水下生物丰富,被叫做“上帝的水族馆”。因为诗巴丹实在太火了,天天都有限定名额,需要有潜水证的深潜职员,期望有朝1日可以亲身体验。






大家没住在海上的度假村,而是住在仙本那的镇上,好处就是海鲜吃到爽,潜水结束后,白天同船朋友相约晚餐,大伙去海鲜市场买海鲜,然后在加工店坐在一块吃海鲜,仙本那的海鲜,价格实惠又很新鲜,一大桌子海鲜,人均也就100多,奶油皮皮虾我真的太爱了,皮皮虾超级大,手臂那样粗,大家还买了大大小小的龙虾,每只都肉肥鲜嫩,我好喜欢这里奶油的做法,和虾肉绝配,还有清蒸的叫不出名字的鱼,各种贝类,简直就是海鲜饕餮盛宴。
想想也感觉有意思,由于一天的潜水认识了一船的人。
聊天内容以潜水为主,有人已经是刷了几十瓶的潜水大佬,也有人今天才首次体验深潜。


孩提时感觉大海无垠又神秘危险,长大后日渐了解大海也有可爱温顺的一面,更是真心实意地爱着这片海,这么珍贵的大海,如何会有人想要伤害它呢?那些由于欲望而被蒙蔽的眼睛,在自然面前狂妄傲慢的心,早晚会遭到反噬,毁灭还是留下都是自然的选择,而不是人类能主宰的。
课本里的【马六甲】,原来不止是海峡
对马六甲的印象源于小时候学习地理那个需要记住的考试知识点——马六甲海峡,并不知道它也是一座同名的城市。
课本上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黄金水道,几度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货运航海线。郁达夫过去写过一篇《马六甲游记》,里面提到“在长年如盛夏,四季不分明的南洋过活,记忆力只能一天一天的衰弱下去,特别是关于时日年岁的记忆。”




马六甲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14世纪以前,它只不过一座小渔村,后来苏门答腊的王子在这里打造了马六甲王朝,日渐地来自中国、阿拉伯、印度、波斯的商贾往来于此,大航海年代将来,这里成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很多来自各地的移民汇聚于此。明代郑和下西洋经过占城,爪哇、苏门答腊至满剌加,也就是今天的马六甲。
马六甲的街道和建筑就有明显的多元种族文化风情,既有中式传统的庙宇,也有伊斯兰文化的清真寺,既有印度教的神庙,也有很多的教堂,仿佛一座城市露天博物馆。
——海峡清真寺,日落一点点
日落的时候来到了这座海边的清真寺,地图上也叫做“海峡清真寺”,离开了热闹的市区,海边看上去特别静谧。


海峡清真寺是人工修建在马六甲岛上,可惜今天夕阳不太理想,不然有落日余晖的话,穹顶会被映衬成闪耀的金色,堤坝上除去和大家一样的游客,就是来这钓鱼的当地人,旁边的度假村好像是烂尾了,看上去稍许落寞。




最新消息,目前的海峡清真寺正在修缮,现在没办法进入里面,




过去伊斯兰文化从海洋登陆这片土地,现在这真诚的吟诵声又在海上飘向远方。




拍照的机位是从海峡清真寺旁的小树林进入,这片小森林同样非常有环境感,叫人感觉不是在热带。








——荷兰红屋,梦中小房屋


荷兰红屋就在圣保罗山下,从大家住的酒店出发,步行就能到达。荷兰红屋好似它的名字一般,是荷兰殖民时遗留下来的,原本是作为教堂,后来被改为市政府,目前则是马六甲博物馆。大家一路走来,红色的外墙很漂亮,在绿色植被中也特别耀眼出彩,它并不像巴洛克或哥特建筑那样犀利,多的是一点田园的风情,后来,英国殖民者将它改为英式教堂,并在其中加入了钟楼和风标,广场上的喷泉是英国殖民者为了庆祝维多利亚女王60周岁过生日而建,目前它是鸽子们的最爱。




























建筑是鲜明的荷兰风格,早上的阳光照射着它愈加显眼,大家找到的最好机位是在建筑对面的阶梯小阳台上,已经有不少人在这里打卡拍照,不过通常都是和大家一样的中国女孩,外国游客反而没那些网络红人机位的执念,只须能合影什么地方都行。






马六甲河就在荷兰红屋边上,鸡场街也离这里不远,西岸行人相对较少,不少街头风情的门店尚未营业,彩色的涂鸦特别合适拍照,河面比想象中的狭长,我居然在河里看到一只游泳的巨蜥,拉着朋友连连大叫,它却毫不在乎。
(巨蜥:至于吗?)










世界上大部分的城市形成都是由于河流,马六甲也一样,马六甲河滋养整座城市,它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它从马六甲老城流淌而过,过去也使一带的航运发达兴盛。






郑和七下西洋,曾有五次停留在马六甲,所以在这里能看到一些关于郑和到访的痕迹,也有当地人竖立的郑和的雕像。
——鸡场街的日与夜


鸡场街其实有点像槟城的壁画街,都是一些特点的街区,算是当地的CHINATOWN遍布着餐厅咖啡馆和各种纪念品商店,充满着华人文化,好似来到了国内某座南方城市,走在这种街头,实在有种出了国又仿佛没出的感觉,时不时出现繁体字的招牌和店名,就连郁达夫的文章中也是这样描写:“从歪斜得如中国街巷一样的一条娘惹街头经过,在昏黄的电灯底下谈着走着,简直使人感觉到不像是在异邦飘泊的样子。马六甲实在是名符其实的一座古城,特别是从大家中国人看来。”






具备印度和中国佛塔样式的清真寺——邦克楼










接近中午,气温愈加高,日光也变得白晃晃的,大家把鸡场街附近的街道都转了一圈,买了老爷爷卖的糖水,这里的饮料都爱用白色塑料袋装,


我在下午的时候还无意间打卡一家叫“地理学家”的咖啡店,亮黄色的墙面和绿色的百叶窗非常有南洋的风情,搭配墙角的绿植超舒服的色彩搭配,店里的沙爹牛肉味道也很好。这家店也是电影《夏日么么茶》的取景地之一,因此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我也是事后才了解,当时只想快点找个凉快的店吹会儿空调。






晚上的鸡场街愈加有烟火气,游客人来人往,异常热闹,还有不少特点小吃:芒果汁、鱼蛋、鸡饭粒,甚至还有蜜雪冰城。


街头巷尾还有一些喜庆布置的舞台,基本都会出现中文的名字,有活动的夜晚,当地居民就会在此聚集表演节目,相当惬意。






装饰很夸张的三轮车沉迷拉客,几乎都是动漫主题的造型:HELLOKITTY、皮卡丘、小黄人、哆啦A梦、漫威……大声放着熟知的旋律,基本都是源于某音,它们载着游客穿梭在大街小巷,让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情调。








周末的晚上,鸡场街会有夜市,和国内的夜市基本一样,届时会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马六甲河晚上是可以乘船游玩看夜景的,这条过去繁忙的运河现在已经看不到兴盛的航运景象,两岸多为民居和商铺,打听到船票来回30,看着一艘艘载着游客的游船缓缓驶过,在沿岸感受着夏日晚风,河水泛起层层涟漪。




晚上大家打卡一家当地人推荐的沙爹火锅,食用方法有点像串串,猪肉吃起来非常嫩,就是锅有点小,一次煮不了太多。
这个酱汁我一个南方人爱惨了,我只吃出了里面的花生酱味儿,应该是这家秘制的酱料,搭配各种肉不会感觉油腻,反而越吃越香,不过这里的口味不算太重,喜欢吃辣的朋友可能要失望。店里是自主取食的方法,和吃钵钵鸡一样,推荐皮蛋、豆腐、鸡肉和鱼蛋。
大家在马六甲留了两天一夜,想来时间还是太短,马六甲街头巷尾的美食就留给下次吧。


——滴!小娘惹体验卡
马六甲的历史太过厚重,峇峇娘惹文化是马六甲一带特有些,过去的马六甲王朝时期,从福建一带过来的移民和当地的马来人通婚的后代,男孩被叫做峇峇,女孩被叫做娘惹,据了解当时郑和南下的一部分人就留了下来,他们大多具备肯定的身份地位,也同意了好的教育,又具备经商的头脑,累积了肯定的财富,于是有了后期的黄金年代。












马六甲的荷兰街就是他们的聚集地,街道两旁有不少峇峇家族的私人豪宅。
在马来西亚可以体验小娘惹装扮的可以在马六甲和槟城,大家在马六甲找了一家服装出租店,除去衣服还可以做造型,店老板是华人夫妻,会说中文,也会帮忙搭配,我选了喜欢的橘色,他帮我选下身搭配的裙子,但后来看照片发现我不是那样适合这个颜色,假如还有下次必须要换个冷色。


服装出租:48马币/3小时;头发造型:35马币。可以选一些不收费的扇子或者伞当作拍摄道具。
拍摄的地址在附近的街道,鸡场街一带,到处都是娘惹风格的建筑,非常合适这身装扮。
【槟城】南洋往事意难忘
在马来西亚半岛的西北海岸线上,槟城像一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碧蓝的大海之中。因为地点要紧过去被英国殖民,并在槟榔屿的东北角打造了乔治市,郁达夫在这里也留下了游记,他评价这座城市“三宿槟城恋有余”。
大家是从吉隆坡坐大巴到槟城,马来西亚的巴士体验都非常舒适,就是时间并未必按时,检票口也不好找,好在大家问了不少员工终于找到,槟榔屿与马来半岛之间隔了一个窄窄的海峡,达到终点站将来还要做10分钟的轮渡到达槟城,不过槟城也有其他的汽车站,必须要看了解站点。


“车抵北海,就看见很多整齐高洁的洋楼,汇齿似的堤坝,和一湾碧海,几座青山。在车窗里看见的那些椰子园、树胶园、金马仑的高山,怡保附近的奇峰怪石,与锡矿探掘场等印象,一忽儿又为这整洁、宽广、闲适的新印象淹没下去了,大家就在微风与夕照的交响乐中间,西渡了到槟城。”
不能不说的是,大学的时候看过的一些电影,当中有在槟城取过景,从《色戒》、《初恋红豆冰》到电视剧《小娘惹》,都能发现眼前的槟城是那样似曾相识。




由于有着一样的文化,让我对槟城有种天生的亲近感,
旧关仔角是遗留下来的英式建筑,也是一座钟楼,已经有百年历史。


槟城大多数的景点都在首府乔治市GeorgeTown,它在2008年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诞生于殖民年代充满了南洋风情,作为马来西亚最早的开埠城市,兴盛的商贸活动提供不少工作机会,也因此吸引了很多的移民,除去当地的马来人,还包含华人和印度人,今天的槟城是马来西亚唯一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州,对于自由行很友好。
槟城的华人以福建漳州籍的居多,所以可以在这里街头随处可以见闽南文化的影子:宗祠、寺庙、戏曲元素与一些古早美食,街头巷尾充斥着广东福建的方言。












几条路之隔又能看到每个宗教的神庙和西式的大屋,乔治市不是一个人为创造的古城,而是充满生活本色,街道不宽却都是中式的老屋,上面挂着中文繁体的招牌。广福宫(观音庙)香火鼎盛,大殿上有不少很精致的彩塑,人物和各种装饰层层叠叠,比在泉州看到过的还要繁复,街上到处挂着红灯笼和春联,虽然是夏季也总有别样的年味。












慈济宫屋脊上的彩塑也叫人不能不驻足,门口的柱子和墙壁上的石雕,都相当精美,然而对面就是一家很ins风的咖啡馆,站在十字路口,人力小三轮载着客人穿梭在街头,不同颜色遮阳伞形成一道有趣的流动的路。








几条街之隔就是槟城小印度,这里是仅次于新加坡和吉隆坡的第三大的印度社区,浓郁的印度风格的神庙,外墙上就有鲜艳夺目的彩塑,猜测是印度教神话故事中的天神,非印度教也能被允许进入。










































——出国了又仿佛没出
“如何有种出国了又仿佛没出的感觉”,这句话我念叨了好几次。
乔治市是槟城的历史中心,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透露出时光的痕迹,街头到处可见极具中国南方风格建筑的骑楼,杂乱之间却整洁有序,大家一直会在这里兜兜转转几遍,各种颜色鲜艳的小房屋构成了缤纷的街景,与闽南或潮汕似曾相识,而上面的百叶窗又提醒着我身处异乡。
壁画街俨然成为了槟城的代表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在这里打卡拍照,墙壁已经历程风雨侵蚀,但画中的人物仍然明确,壁画的内容也非常有意思,好像在诉说着每一个角落过去发生过的小故事。






《姐弟共骑》是一对姐弟骑着自行车的壁画,曾被英国《卫报》评选为15幅最好街头壁画之一,来这里合照的人络绎不绝,也坐落于壁画街的中心地区,大家来来回回经过这里好几次。




——姓氏桥,吹着海风看日落
最早的南下华人来到槟城,靠捕鱼为生,所以他们把家安在了海边,建的房子以木头作为材料,房子与房子之间靠木板相连,下面用结实的木桩顶住,如此就有了一座座延伸向海的木桥,他们靠姓氏作为桥的名字,从而形成了这片海上社区,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现在,愈加多的原住民搬离了这里,只留下一些老人还坚守着,靠贩卖旅游纪念品保持生活。




目前保留的姓氏桥只有六座,大家去的是姓周桥(六个姓氏村落:姓王桥、姓林桥、姓陈桥、姓周桥、姓李桥、杂姓桥),当中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盛的网络红人打卡点,姓周桥过去也是电影《初恋红豆冰》的取景地。
大家来到这里的时候刚好是黄昏,特别合适拍摄日落,木桥嘎吱作响,走在上面的时候还是要小心。




日落的时候,光线温顺,任由和煦的橙色均匀地抹在身体的轮廓上。
坐在海边看一场日落,忘记了时间,世事于我不过如浮云。






在槟城必须要看一场日落,大家在海上看到了彩虹,虽然颜色比较浅,但在粉雾般的云层中如梦幻般浪漫,晚霞把正片天空晕染得通红,海边有一艘豪华的巨轮停靠在港湾,听着潮起潮落,看着云展云舒。




——娘惹博物馆的人间富贵
从明清到民国时期,很多的福广区域的大家选择南下讨生活,在南洋和当地的马来人通婚的后代,男的称为峇峇,女的称为娘惹,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娘惹文化。前几年还有一部小火的电视剧《小娘惹》,其中的取景地就有这座坐落于槟城的娘惹博物馆,里面还出现了很多娘惹美食。






















娘惹侨生博物馆是一座华人富商的私人住宅,看上去只不过坐落于普通的街巷中,内部却是极尽奢华,多种风格都在当中找到,中式红木家具低调奢华,维多利亚式内饰高雅精致,还有南洋特点的花砖,荷兰田园风的窗帘,用色也极为大胆,果绿、金橘、珊瑚红、每一个角落都被用心布置,我想也只有在这里可以让所有顺理成章,更让我意料之外的是,不同于对博物馆的认知,这里的座椅都是可以随意坐随意拍的,还有不少身穿娘惹装的女孩来这儿拍写真。
















娘惹服装有种中式和马来文化融合的美感,刺绣和蕾丝展示出精致和高雅,展柜里精美的绣品都是娘惹们一针一线手工绣制而成。
卧房里金碧辉煌,中式的家具放上西方的配饰,餐桌有时精美的餐具,
那时的女子出生于旧年代,遭到传统礼教的规训,对于我们的厨艺和技术都有非常高的需要,却没办法做主我们的生活,任由命磋磨。












后院是个祠堂,完完全全的中式风格的建筑形式,墙头的彩塑也太精致了,全是细节,繁复中又表现出了层次。










门票:成人20马币,儿童免费,包括免费中英文解说,解说内容丰富干货,对娘惹文化有兴趣的不要错过。
——五彩缤纷极乐寺
在槟城打车总能遇见会说中文的司机师傅,基本都和大家推荐美食,不说具体的店名,而是推荐一个片区。贪吃鬼不要错过七条路巴刹,基本都是老店,是马来西亚当地人才会来的,大家只恨自己只有一个胃,每一个都想尝尝,炒粿条、虾面、老鼠粉,福建炒面,基本符合国人的口味,消费也不高。


尽管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但槟城也有不少佛教寺庙,可能也是由于这里是华人的聚集地,寺庙的香火鼎盛,首推就是极乐寺,它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佛教寺庙,在风格上融合了多地的元素,包含中国、泰国、缅甸等地,建筑用色五彩缤纷,和以往看到的寺庙大为不同。




整个寺庙有不一样的部分,其中的万佛塔底下两层的建筑是很典型的中式八角形结构,中间的部分是泰式的风格,最上面的金顶则是缅式的典型建筑,天气好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五彩夺目的外墙。




寺内环境清幽,佛像塑像海量而且很精美,色彩搭配也非常大胆,配上种植的芭蕉叶,有种特别的和谐感。僧大家会带游客诵经祈福,能听到大殿传来了的梵音,缭绕在这方天地之中。除去平时的礼佛活动外,新年的时候还会举办大型的点灯祈福大会,非常有节日的环境和气息。








极乐寺是由清朝光绪年间的福州鼓山涌泉寺方丈妙莲禅师所兴建的,寺内还能看到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所题的“海天佛地”和“大雄宝殿”的匾额。


到佛宝塔需要另外2马币,站在极乐寺的高处,也就是慈禧太后题的“海天福地”的匾额下,槟城乔治市的风貌一目了然,出片很好。古早味的乔治老城、现代化的跨海大桥、山脉、植被一直看不完。






极乐寺在槟城的白鹤山麓,与最高处的升旗山非常接近,一般会把两个景点一块逛。
槟榔屿最高处是升旗山,有点像香港的太平山,主峰830米为槟城最高点,因为当时英国高官多住于此,山下的士兵借助旗语来传递要紧消息,所以被叫做升旗山。
















——槟城植物园,来热带雨林吸氧
原本计划去升旗山的,但大家去完极乐寺就被晒得晕乎乎的,想到正中午的升旗山可能拍不出什么,于是计划去植物园。
没想到这座植物园这样惊喜,大片大片的绿色,遍布着草地和森林,热带的植被还是亚热带的有非常大不同,走在里面感觉自己完全沉浸在自然之中。












看到不少当地人在这里散布、野餐、跑步,虽然太阳不是太大,但一直待在室外也被暑气热得晕乎乎的,找了一个超大的树下休憩一下,建议大伙避开大中午,植物园还是大宝藏,巨大的草坪合适户外喜好者。




植物园里的动物也不少,随处可见的巨蜥(也不了解学名叫什么,总之就是超大的蜥蜴),看到人来就快点躲起来,不过只须你不去招惹它,它们也不会主动攻击,甚至有点怕人。植物园里的猴子是我见过的最有礼貌的了,不会嚣张地抢东西吃。
































碎碎念【行程攻略】
【我的行程】
DAY1宁波——吉隆坡——晚上看了双子塔
DAY2吉隆坡——斗湖——仙本那——跳岛1日游
DAY3浮潜深潜跳岛
DAY4仙本那——吉隆坡——马六甲(天黑前去了海峡清真寺)
DAY5马六甲1日游(荷兰红屋——鸡场街——娘惹妆体验)——吉隆坡
DAY6吉隆坡——槟城(乔治市)——槟城街头艺术——壁画街
DAY7槟城1日游(极乐寺——槟城植物园——娘惹博物馆——姓氏桥)
DAY8槟城——吉隆坡(国家博物馆——双子塔)


【关于签证】
我去的时候马来西亚是电子签证,可以自己去官方网站注册申请。目前已经对中国免签了,可以停留30天。
虽然免签,仍需提前筹备一些材料。下飞机,递材料,丝滑入境。
需要筹备好护照(大于6个月)、往返机票预约单(英文版),酒店订单(英文版)等信息,与现金。
只须资料齐全,海关一般不会问问题,我由于没筹备预定单,被问了好久,还好同行的朋友有带。
【关于交通】
大交通
南航宁波往返吉隆坡;
——到仙本那
亚航吉隆坡往返斗湖
应该注意的是,亚航是便宜航空,最好提前值机,建议买好机票就在官方网站或官方APP值机,不然去现场柜台值机是需要额外成本的,若是自助值机,虽然免费但可能有地方超售的风险。
亚航的托运行李也是自助完成,根据自助机器的提示扫描登机牌和行李标签,大家找了当地人帮助才了解如何贴那个标签。
——到马六甲
马六甲不通火车,近期的火车站在30公里外,并不推荐。
一般选择城际大巴,从吉隆坡出发,TBS坐巴士到马六甲大约2个多小时。
巴士订票APP:easybook
——到槟城
线上:easybookapp,线下:TBS车站——SungaiNibong(槟城),全程4小时。


市内交通
基本上都是用东南亚时尚的打车软件Grab,可以用现金支付或者绑定VISA和MASTER,马来西亚相对比较安全,我用的都是现金支付,假如怕有不合规的司机乱要钱,可以绑定信用卡,visa和master都可以。
吉隆坡的轨道交通有MRT、LRT等,是不同公司运营的,乘车时可以通过颜色辨认线路,在地铁站可以买一张myrapid卡是通用的,吉隆坡比较堵,必要时还要是轨道交通。


【关于钱】
国内换马币(令吉)不太合算,国内银联银行卡基本都可以在马来西亚的ATM机上取马币,我带的华夏银行的卡可以,大马的一些商场可以用支付宝,尽可能估计好花费,防止取多了现金花不完,大家都是取一点花一点,单笔手续费在10块钱左右。
汇率的话,尽可能不在机场取,或者在机场少取一点。
【关于安全】
马来西亚治安较好,但景区周围或许会有小偷,特别是吉隆坡,建议身上不要带太多现金,手机也要小心。
【关于通讯】
tb买的celco买流量卡,除去在海岛上没什么信号,基本问题不大。
打车软件Grab和谷歌map必须要提前下载,Grab的微信小程序是可以绑定wechat的。
Tips
因为马来西亚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几乎每一个城市都能看到伊斯兰的宗教场合,包含一些清真寺,所以去如此的场合记得穿长袖长裤,或者用丝巾把头包起来,不过这里也会提供一些服饰。
【美食狙击】
吉隆坡
在吉隆坡吃的第一顿就是不少人推荐的1919,一家娘惹菜,装修非常南洋风格,推荐招牌豆腐、蛋黄焗鸡、娘惹炒饭(绝绝子)、炸茄子,全部没踩雷,非常合适中国孩子的胃,这家店需要预约,大家排队了快一小时才吃上。










仙本那
仙本那的海鲜性价比超高,大伙一般是在海鲜市场买了海鲜将来,去找店加工,口味是多数人都能同意的,譬如湿奶油的皮皮虾或者是大龙虾,清蒸的石头鱼,与炭烤的肉类。冷饮方面有不少和榴莲和椰子口味的沙冰,配上海鲜真是太幸福啦!
马六甲
各种美味的小吃特别多,没特别做攻略,而是听了当地人的建议,打卡一家沙爹朱律,像国内的钵钵鸡,只是沙爹味儿的。
鸡场街小吃不少,可以买一些伴手礼,打卡了网络红人的地理学家咖啡馆,味道还很好。






槟城
槟城以美食闻名于世,来槟城绝对不要错过当地美食,譬如槟城虾面、咖喱面、各种粿条……大家时间有限,尝了肉骨茶,马来的肉骨茶和新加坡的略有不同,新加坡偏向清汤,而马来西亚的比较浓郁。一般有两种选择:汤的肉骨茶和干的肉骨茶,大家两种都点了,汤肉骨茶里面汤底加了中药,喝的出一些药味,但又很鲜香,会停不下来一直喝。干的肉骨茶,酱烧味更浓,也比较入味,建议配一碗米饭。
写在最后
这次旅游是我首次和不认识的伙伴一块出游,起先担忧会有一些社交顾虑,没想到意料之外的合得来,这是我的幸运。


手绘用了新的形式,用的ipad板绘,一次新的尝试,技术上还有待提升。依旧不会舍弃纯手绘的表达,我爱颜料在纸张上流过的痕迹,也爱斟酌用色反复尝试的过程。我试图探寻一种在板绘和传统手绘之间的平衡,不过要紧的不是工具,而是自我的表达。


常常听到一些声音:“你如何一直在旅游,不需要工作吗?”、“真羡慕一直旅游的人”“什么时间上班啊?如何还不上班?”诸这样类。事实是我一直在工作,虽然目前的工作有固定的假期,但工作的时候很忙碌,剩余的时间也在兼顾我们的副业。哪个不是自己努力才能过着热爱的生活啊!无论哪种生活都是自己亲手打造起来的,它可能不尽如人意,却凝聚了所有些智慧和辛劳,也道出了我的自由意志。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出去是一个获知的过程,我从这个过程中感到快乐满足,马来西亚是个很多元的国度,几天的走马观花不可以表示什么意思,郑和七下西洋,鉴真六渡扶桑,心有远方的人从来没终点,可能是内心达到了某种平静,不再纠结,执着于探寻所谓的意义,感悟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只不过同意和享有旅途带来的快乐和未知。
过程的本身就是收成。
这世界,我就是来玩儿的。